top of page
9_30_FB大頭貼.png

台大國際商業營 10/31 20:00

「無為而治」也是一種領導?!

小文章#8_工作區域 1.png

・・・

小到大我們總不乏參與各種團體活動,分組報告、社團發表、專案計畫族繁不及備載,而人人或多或少皆有當過領導者的經驗,你的領導方法屬於要求團隊完全按照自己的指令做事呢?或是從旁擔任輔助者的角色不時提點呢?又或是讓他們自由發揮不受拘束地工作呢?領導的方式百百種,十個團隊成員中有十一種特性更是稀鬆平常,因此成為稱職的領導者絕非易事,但仍有一些方法能讓我們借力使力,順利完成任務。

 

|  首先,要先了解我們的下屬,亦即被領導者屬於哪一種類型?   

 

根據Hersey和Blanchard所提出的情境領導模式理論(Situ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, SLT),將下屬的成熟度(Readiness)依照工作能力高低工作意願強弱分為四個象限,分別為:

  1. R1型:沒有能力,也缺乏積極態度或工作動機低落

  2. R2型:沒有能力,但有意願想完成任務

  3. R3型:有能力,但缺乏工作的意願

  4. R4型:有能力,工作動機強烈

 

|  接著,我們又該用哪些的方式來面對不同類型部下?  |

 

領導模式依照工作行為(task)和關係行為(relationship)也分為四類,依序可以對應到以下四種部屬的風格:

  1. 命令式(telling):清楚告知並指示下屬如何進行工作項目

  2. 說服式(selling):對自己的決策提出解釋並提供下屬更高難度的任務

  3. 參與式(participating):和下屬共同商討問題及解方並給予鼓勵和正向支持

  4. 授權式(delegating):相信下屬能力將任務交給他負責並只進行監督與檢核

小文章#8-06.png

例如當我們面對的是團隊的新成員或是R1類型的下屬時,比較適合以命令式來領導,像是一位教練告訴學生基本動作,此時5W1H法則便可派上用場,透過清晰明確的指令直接地指揮,使他能快速進入狀況。

 

接著如果我們遇到的是R2狀態的部下,此時的他大概已熟悉各項事務,可詢問其對任務的意見,並分派難度較高的工作。當他面臨挫折便即時給予指導,善用說明與說服的方式,透過詳細地解釋工作背後的原理,以及用肯定的方式增加他的自信,提升能力也維持積極度。

 

而當我們碰上第三種類型的狀況時,就要加深與他的情感交流,因為此時的狀況是下屬擁有足夠的能力但工作意願不太高,強化上下之間的關係連結,藉由「參與」他的任務,把他當作主體而非僅是個小齒輪,適時提供關心與協助並多多鼓勵他,讓其認為自己的付出是有顯著的貢獻。

 

至於第四種狀態,則是當個無為而治的領導者,這時部下能夠獨當一面,我們必須有耐心及信心。因為只進行後期的監督與驗收,所以績效指標及初始目標方向一定要設定明確,才不會發生期望與成過相去甚遠的窘境。

 

|  最後,如果都試過一遍還是效果不彰呢?  |

    情境領導模式理論的精髓在於遇到不同的員工、場合時,領導的模式應彈性地做出調整以對下屬創造有效的影響力,因此也沒有一個模式更勝於另一個,而是端看領導風格適不適合當下的情境,所以記得別把自己侷限於這四種領導方式!

 

下次當你察覺自己的領導方式失靈時,不要固守著先前的作法,再嘗試不同的領導方法吧!你很可能會發現,轉換對待下屬的態度,難題便迎刃而解。

・・・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