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大國際商業營 12/3 20:00
只有責任,沒有權力?全力無法下放的組織架構
・・・
想像你是某個社團的重要幹部,平時沒有權力決定社團的營運,卻要負責一堆雜事,做得好時沒有任何回報,做得不好時還會被社長或其他幹部追究責任。
既然沒有賦予你權力又交了一堆工作給你,那麼你到底是要老老實實的完成呢?或是你應該和上級溝通,讓自己有更大的權力決策呢?
在現代經營管理之父亨利・法約爾的管理一般原則裡,提到了「權力與責任原則」。意思是,一個員工或管理者擁有的權力,與他承擔的責任應該對等。
例如在上面的例子裡,既有事務在身,就需要有與其相對的權力;事實上,權責對等原則的貫徹和落實,對工作的完成與否有重大影響,也與最終的管理績效有密切的關聯。
權力<責任的問題:成功歸你,失敗歸我?
如果擁有的權力小於責任時,會發生什麼問題呢?若你是個大公司的員工,被賦予高風險的任務,卻沒有資源可用,公司的政策讓你綁手綁腳、無法自己決策,最後還要自己承擔失敗的風險,這麼壓倒性不利的狀況,你還會想接下這份工作嗎?
權力小於責任時,最容易發生的問題就是責任逃避。如果全部的行動都得照著上面的指示,工作上的風險還需要自己承擔,比起完成任務,員工心裡想的更可能是如何自保。
但這樣一來,員工完成工作只是為了避免被追責,在工作上投入的心力與時間就會減少,產出也會相對受限。甚至為了避免失敗被問責,員工寧可從一開始就拒絕或放棄被交付的任務。
權力>責任的問題:我做什麼都可以?
而如果權力大於責任,可能會讓資源被沒有效率地使用,或發生代理人問題。只有權力而沒有責任,除非是自制力及道德感非常高的員工,否則組織的資源可以任意支配的狀況下,員工不需要為自己的決策負責,使用資源效率也和自身績效較無關時,他們就不需要為組織節省開支,導致資源使用的效率變差。
而就代理人問題,假設你是一位股票操盤手,你手上握有大量資金和權力可以操作,但投資失敗的損害是由銀行承擔。
比起用自己的錢投資時,你會更大膽的選擇高獲利高風險的股票。當然,運氣好時你能獲利更多,但也有可能你投資失利,損失的程度擴大,這就是權力大於責任時常見的代理人問題。
不管是資源不當使用或是代理人問題,都會對企業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,在分配權力與責任時,還需審慎考慮。
權責一致對企業的益處
美國哲學家威廉・詹姆士曾說過:「跟隨意識改變的,是行動的改變;跟隨行動改變的,是社會的改變。」要打造高效率的企業文化,在許多變革中尤其重要的,是讓員工擁有「當事者意識」。
透過讓員工擁有與責任同等的權力決策,也是讓員工能站在更高的角度,思考自己的工作對企業的意義,進而達到讓員工把企業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考量。如此一來,能提升員工的參與感,也能讓員工更積極投入在自己的工作上。
此外,權力下放的舉動能讓員工感受到企業對自己的信任,能讓員工對企業信任感及忠誠度提高,在企業交付任務時,完成的意願強,質量也可能隨之提高。員工和企業的互動如果能因此進入正向循環,就能營造更和諧健康的企業文化,讓企業永續發展。
權責一致的悖論
權責一致能讓公司的效能提升,也對企業文化有所幫助。但其實在職場上,權責一致很難真正落實。在資訊不對稱之下,企業無法判斷員工是否可以給出如預期、甚至超出預期的表現。對於企業來說,權力下放也是一種風險。
因此,通常都是員工先被賦予責任,也需要遵從企業的限制及規束,只有在工作結果被評估後,員工的表現讓企業滿意,企業才會願意放寬對權力的限制。
權責一致的落實,就如同蛋生雞雞生蛋的問題。若雙方都堅持自己的立場,企業雖然不會造成超出預期的損失,卻也無法實質的成長;員工雖然被賦予責任,但也不會投注心力完成。
上下的信任感,是在雙方的互動間逐漸產生的。如果企業願意承擔風險,先展現對員工的信任,權責一致才有落實的可能。因此高層在決策時,如果能考慮到這一點,先給予員工更多發揮的空間的話,或許可能承擔更多的損失,但也只有如此,企業才可能更顯著地成長。
・・・